搜尋 by Google

2008年4月1日

[工藝]2008 台灣工藝競賽(08/6/10)

2008台灣工藝競賽開始徵件
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,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辦理之「2008臺灣工藝競賽」,即日起開始徵件以郵戳為憑至6月10日止,旨為鼓勵工藝創作,促進全民參與工藝活動,展現傳統工藝技藝及鼓勵創新,讓工藝之美融入生活,進而提昇生活文化,促進工藝文化產業發展。

「2008台灣工藝競賽」分為「傳統工藝組」及「創新設計組」,其中「創新設計組」需依主題「辦公空間藝術化」創作,期望藉由創作者之靈感與技藝,賦予辦公環境新的線條、意象與觀感;「傳統工藝組」則不設定競賽主題。

「台 灣工藝競賽」最高獎項一等獎、獎金50萬元,今年另由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贊助50萬元1名,為新光三越特別獎。工藝所林正儀所長表示,期望重視文 化藝術的各企業團體或基金會等,踴躍贊助50萬元獎金並增設特別獎,獎項名稱將以企業名稱為名,得獎作品並由提供獎金單位永久典藏。本年度獎項依序為:
一等獎 2名 50萬元、獎座乙座 兩組各1名
二等獎 2名 40萬元、獎座乙座 兩組各1名
三等獎 2名 30萬元、獎座乙座 兩組各1名
佳 作 20名 5萬元、獎狀乙只 兩組各10名
特別獎項:
新光三越特別獎 1名 50萬元、獎座乙座 傳統組1名

「2008台灣工藝競賽」不限作品材質、不論資歷、不需推薦,鼓勵全民不分老、中、青各世代皆可參加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,把握報名時效,踴躍參加。(工藝所)

一、宗  旨:
鼓勵工藝創作,促進全民參與工藝活動,展現傳統工藝技藝及鼓勵創新,讓工藝之美融入生活,進而提昇生活文化,促進工藝文化產業發展。

二、指導單位:
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

三、主辦單位:
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

四、贊助單位:
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

五、參賽分組:
(一)傳統工藝組
揉合我國文化、工藝精神及傳統技術,發揮創作美學。
(二)創新設計組
創新的工藝設計,表現工藝可用、可觀賞的多元性。

六、競賽主題:
(一)傳統工藝組:
不設定競賽主題
(二)創新設計組:
2008年起每兩年訂定不同競賽主題,供參賽者創作參與競賽,2008年及2009年題目訂為「辦公空間藝術化」
辦公空間中現存的辦公家具與文具用品等,大多強調空間的利用性與實用性,顯得制式、呆板而又缺乏活潑的用色與原創性。有鑑於此,今年首推「辦公空間藝術 化」主題,希望以辦公室的美化為出發,藉由創作者之靈感與技藝,突破刻板印象,賦予辦公環境新的線條、意象與觀感。除可稍減現代人繁重的工作壓力,也希望 由辦公空間作為引領工藝生活化之起始「點」,再由其它生活空間的工藝應用而延伸為「線」,使民眾對工藝的使用產生深刻印象,最後擴展為全「面」性的生活工 藝,讓工藝落實、應用於生活中,達到工藝生活化、生活工藝化之目的。

七、評選基準:
(一)傳統工藝組
  1. 文化特色:蘊含我國民族文化,特有宗教習俗、生活傳統等事物之特色。
  2. 巧工技藝:包括作工之難度與細緻精巧,表現出特殊、完美的技術。
  3. 造型美感:包括造形、創意、紋飾、色彩、材質等美感表現。
(二)創新設計組
  1. 創新性:包括設計理念、造形、用途、材料與技術等的創新。
  2. 功能性:包括使用目的的適當實用功能、耐用性與使用便利性等。
  3. 美感性:包括造形、色彩上的美感、手工質感、並富含地方文化上的認同感等。
  4. 市場性:包括量產的可能性、經濟性及符合消費者之需求等。

八、參加資格:
  1. 具中華民國國籍之個人、共同創作之團體
  2. 作品須為作者親自創作,且未獲得公開徵件之競賽獎勵者

九、作品限制:
  1. 作品無仿冒或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者。
  2. 未完成之半成品,不堪移動、搬運,及容易破碎、變質、變形,不耐久存者,不宜參加。作品如因製作不良而損壞,將無法進行審查,本所亦不負賠償責任。
  3. 參賽作品之長、寬、高以不逾 20* 0* 80公分為限,但編織品則不在此限;單件重量以不超過八十公斤為原則。家具可縮小比例製作,但應說明比例。精細作品建議加設墊座,並以壓克力罩裝妥固定。
  4. 參賽作品請以堅固包裝箱或木箱承裝,並加入填充物防護,外箱請貼組裝完成照片,如無完整包裝箱,不予收件。
  5. 參賽作品如非一人設計、製作,需註名所有參與人員姓名;作品中如有配件是購買而得、非作者親自製作,亦須詳加註名。

十、獎勵項目:
  • 一等獎(2名) 50萬元、獎座乙座 兩組各 1名
  • 二等獎(2名) 40萬元、獎座乙座兩組各 1名
  • 三等獎(2名) 30萬元、獎座乙座兩組各 1名
  • 佳 作(20名) 5萬元、獎狀乙只兩組各 10名
特別獎項:
  • 新光三越特別獎
    名額: 1
    獎金(新台幣)"50萬元、獎座乙座
    備註:傳統組 1名
  • ■特別獎獎項名稱以獎金提供者為名,得獎作品並由提供者永久典藏。
  • ■三等獎(含)以上及特別獎作品,將由提供獎金單位永久收藏。
  • ■獎金依法需預扣 %所得稅,典藏作品之稅金另依法預扣。
  • ■「佳作」(含)以上之各項得獎者,將舉行頒獎典禮、公開表揚。
  • ■以上獎勵得視參賽作品水準,由評審委員會酌予增減或從缺。

十一、報名手續:
(一)第一階段-書面報名:
  1. 報名期限:自公告日起至2008年6月 0日止,郵戳為憑。
  2. 以通訊方式報名:備妥報名表件後以掛號寄至:「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台北展示中心」,註明參加「台灣工藝競賽」。地址: 100台北市南海路20號 10樓
  3. 報名應繳資料:
    1. 詳填設計者或公司行號資料表【附表 】及作品資料表【附表2】等相關資料、彩色相片或輸出圖片,請自取不同作品角度拍攝(非幻燈片,務必清晰,請專業攝影尤佳)。
    2. 每人或團體報名最多兩件,如分送兩組參加,仍合併計算;同一件作品,不得同時分送兩組參加。
    3. 一份報名表限填一件作品,不足可影印。
    4. 書面報名資料審查後概不退件,送件前請自行備分留存。
(二)第二階段—實物送件:
  1. 送件時間:2008年7月初(以通知送件公文所定日期為準)
  2. 初選通過,接獲主辦單位公文通知者,請將實物作品及複審送件資料表【附表 】、收據聯【附表 】於指定時間內送至指定地點,並請自行將標示牌【附件 、6】黏貼於包裝上方,以利登記及運送。
  3. 收退件地點:
   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台北展示中心
    100台北市南海路20號 10樓
    電話:(02)23563880 傳真:(02)23563882
  4. 退件方式:書面資料不予退件。實物原作由主辦單位另行通知至送件地點取回,逾期未領回作品者,主辦單位不負保管之責。

十二、評選作業程序:
  1. 書面審查:
    由本所就報名書面資料進行資格審查,未符規定者喪失比賽資格。
  2. 初  選:
    依據相片及作品介紹資料為主;評審委員會得視需要,要求參賽者提供進一步說明資料。通過初選者,將另行通知送件,參加複選。
  3. 複  選:
    實物審查;通過複選即獲入選資格,將頒發入選証書及公開展出。
  4. 決  選:
    實物審查;將選出各類獎項,頒發獎金及獎狀。

    註:
    參賽作品之評定,由主辦單位遴聘專業人士,組成評審委員會,依評選要則評審之。前項所稱評審委員會之組成及評選則由主辦單位另訂之。
    評審委員對評選作品發生疑義時,得請創作人另提供相關作品供參考,或於複審或決審前推派評審委員實地訪視。

十三、展覽及推廣:
(一)入選以上作品由主辦單位辦理展覽公開展出。
(二) 藉由文化創意產業--工藝創意產業計畫視機持續為得獎者推廣介紹作品至國內外展售、協助行銷。
(三)入選以上之作品將編印專輯予以介紹,並贈予作者一本。

十四、注意事項:
  1. 本競賽作品最高保險價格為20萬元,超過此限請作者自行加保。作品估價會議由主辦單位邀請專家學者及主辦單位相關人員組成之。
  2. 作品如獲主辦單位典藏者,作者需提供作品原作保證書。
  3. 由主辦單位永久典藏作品,其獎金均含收藏材料費,所有權、著作財產權讓與主辦單位所有及使用,主辦單位對典藏作品有權永久保存及無償使用,對入選以上作品之影像,可行使複製、數位化、永久發行出版之權利。
  4. 主辦單位對作者資料及展出作品有研究、攝影、出版、宣傳及登載網頁等權利,作者不得異議。
  5. 參加者請自行辦理作品之專利申請,俾保護權益。
  6. 主辦單位得視情況需要,斟酌報名、收退件等各項日期之延長。
  7. 如有抄襲、仿冒、借用他人作品情形,經人檢證舉發、評審團認定屬實,即取消獲獎資格,收回獎狀及獎金,並禁止參加本所舉辦之各類競賽三年。
  8. 如有未盡事宜,評選委員會得視情況調整之。
  9. 凡送件參賽者視為同意遵守本簡章各項規定。




更多資訊:

沒有留言: